戏说三国第18章 六出祁山与智斗曹魏(4/6)
马尿解渴,他终于崩溃大哭:"书上明明说'置之死地而后生',为什么......"四、空城计的"极限心理战"与司马懿的"职场顾虑"
街亭之战,蜀军大败,诸葛亮被迫撤军至西城。此时,西城城楼上,诸葛亮的手指在那把焦尾琴上微微颤抖着。他的目光越过城墙,落在远处扬起的漫天尘土上,那是魏军逼近的迹象。
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诸葛亮突然轻笑出声。他转头对身旁的童子说道:“取我那套待客的云纹茶具来。”童子一脸惊恐,捧着茶具的手都在发抖:“先生,魏军就要到了!”
诸葛亮微微一笑,似乎对童子的担忧不以为意。他缓缓地将蒙顶甘露倒入紫砂壶中,动作优雅而从容。然后,他对童子吩咐道:“把《凤求凰》的曲谱换成《十面埋伏》,但要奏得像《春江花月夜》。”
童子虽然心中不解,但还是照做了。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,袅袅茶烟在城楼上弥漫开来。诸葛亮端起茶杯,轻抿一口,茶香四溢。
在这紧张的时刻,他却显得如此淡定自若。他的目光落在城门处,那里有几个老卒正慢吞吞地扫地,仿佛对即将到来的魏军毫无察觉。这一幕让诸葛亮想起了二十年前在隆中草庐抚琴的时光,那时的他也是如此的心境平和。
当司马懿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涌向城下时,城楼上原本悠扬的琴声却突然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了一般,突兀地断了半拍。
这半拍的停顿,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,让人的心跳都不禁为之一滞。
司马昭见状,心中一紧,他紧紧握住手中的佩剑,目光如炬地盯着城门,高声喊道:“父亲!城门大开,定是空城无疑啊!”
然而,司马懿却像是完全没有听到儿子的呼喊一般,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,死死地盯着城楼上的诸葛亮。
在诸葛亮的身后,一个若隐若现的书童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。那孩子的袖口处,沾着一些墨迹,而那墨迹的颜色,分明是未干的调兵文书!
司马懿的瞳孔猛地一缩,他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玄机。
“退兵!”司马懿突然勒转马头,他的袍袖如旋风一般扫过,将司马昭手中的令旗狠狠地击落。
司马昭惊愕地看着父亲,不明白他为何在这关键时刻突然退兵。
司马懿压低声音,对儿子耳语道:“你可知曹睿为何如此重用我?若今日我擒了诸葛亮,以我这‘鹰视狼顾’之相,还能在朝堂上立足吗?”
司马昭恍然大悟,他这才明白父亲的深意。
魏军如潮水般退去,留下了一片空旷的战场。
城楼上,诸葛亮望着魏军远去的背影,如释重负地瘫坐在琴凳上。
他这才发现,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,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。
他望着天边的残阳,苦笑着对姜维说道:“若不是前日我故意让费祎在许昌酒楼醉酒,泄露‘西城有伏兵’的消息,今日这出戏……恐怕就唱不下去了啊。”话音未落,手中茶盏"当啷"坠地,摔得粉碎。
五、上方谷的"天意弄人"与诸葛亮的无奈
上方谷内,气氛异常紧张。诸葛亮站在谷顶,手中紧握着硫磺火把,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。他的目光紧盯着下方谷中,司马懿父子正缓缓踏入这个死亡陷阱。
就在这时,诸葛亮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的场景。那时,刘备紧紧握住他的手,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他。如今,面对如此关键的时刻,诸葛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,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。
然而,他